當我在求學時期,成績十分不理想。
加上面對課業的進度,
自覺越差越遠,再也無法追趕,
乾脆索性放棄。
那時候就相信自己無論花多少時間,
都無法在成績上取得成果。
這樣的信念反覆在我內心發酵,
所以我連想要努力的念頭都沒有。
簡單的說,就是我做不到。
雖然國中理化老師啟蒙了我,
但終究只是一科高分,
其他科目依舊沒有進展。
但當我上了高職,
我把國中上課睡覺的習慣,
帶到了第一堂數學課來。
數學老師出了十題的小考卷,
來分辨剛入學的學生程度。
一開始老師看到我在睡覺,
還數落我一番。
但命運就是這麼出乎意料。
我起床開始寫考卷,
在半夢半醒之間,
十題數學題竟然全部答對。
「看來是有實力的,難怪在睡覺。」
老師收回剛才的數落。
我開始意識到,
或許自己是能夠讀書的?
之後學校上課以及校外補習,
我都比以前多了一些心思參與。
最後,
第一次月考就考到了全班第一。
信心開始日益增長,
每一次月考也都持續名列前茅。
或許,我應該還蠻聰明的?
信念決定經驗,
我似乎也因為這樣主觀的信心,
開始辦到以前辦不到的事。
當然,隨著年紀增長,
接觸到的人事物變多,
信心總是有些下滑。
但回過頭去檢視這段經驗,
會發現,在信心滿溢的時期,
似乎比現在更有能力。
儘管在客觀條件下,
現在有了更多的人生經驗,
但還是會感覺到,
以前有自信的自己,更有力量。
我想這應該是跟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信念有關。
我們主觀的信念,
會成為經驗的實相。
你們還記得在自己的生命階段,
有哪一刻感到最有力量嗎?
我認為,
就是在自己感覺最有力量的時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