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事過境遷,但我們依舊重複著過往的行為。
我們觀察一些公園,或者住宅區的草皮,會發現除了原本開拓好的道路之外,還會有非正式的小路。
那些小路都是因為人們為了方便,長期走在草皮上,形成一道道的痕跡,最後形成了路。
於是當人們走到附近,很大的機率會走向那些小路。當然除了比較方便之外,也是因為習慣了這樣的路徑。
與其去走茂密的草皮,不如去走日積月累的光禿小路。因為如此一來,能夠更加輕鬆省力。這是最小阻力的路徑。
就如同我們的行為一樣,明明我們可以基於理智,去嘗試不同的選擇,但最終我們都還是會做一樣的行為舉止。
因為我們習慣了自己長久的行為。而這些都是我們從孩童狀態,為了生存,而學會的最小阻力的解決方案。
孩童狀態我們為了適應周遭的環境變化,發展出一套適合我們生存的行為舉止。這些行為舉止變成潛意識,內化在我們的行為之下。
如今我們長大了,但我們依舊遵守自己設下的規範,或限制。
看到別人生氣,無意識的降低自己的姿態,去討好他人。因為這樣才能在父親的怒火中活下來。
在工作場合當中發脾氣,去指使他人做事。因為用這種方式才能把事情達成,自己才能向家人證明自己的價值。
雖然事過境遷,但我們依舊重複著過往的行為。
但當我們有意識的去探索行為背後的成因,我們就有機會跳脫潛意識的自動導航,進而做出新的行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