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很常去做自己覺得應該做的事。為了培育人際關係,所以應該要去應酬;為了賺錢,所以應該要找有前途的工作;為了有更好的事業發展,所以應該持續進修。
但我們都有過這一種經驗,儘管一開始的行動,理由有多麽的合理,迸發那麼多的雄心壯志,但最後總是會在中途放棄。
我們其實不想要中途放棄,只是沒有力氣了。
原因在於,我們認為的應該,只是我們自己以為的而已。
我們從小到大聽了很多長輩的忠告,潛移默化的吸收了很多的觀念。而這些觀念都讓我們相信,我們應該要去做某些事情才行。當我們不去做的時候,會開始有焦慮感,甚至自己用合理化的信念來說服自己去做那些事。
但那些應該,並不是我們內心真正想要的。這樣一來,自然沒辦法持續堅持下去。而在這過程中,如果沒有覺察這一點,還會反過來批判自己,批判自己不夠努力。
而我們內心真正想要的,是去做渴望的事。
做渴望的事,一樣會遇到該有的障礙與困難,依然要努力去克服。但與之相比,我們內心的動力會源源不絕的持續投入,而不會過度消耗。
應該做的事代表外在灌輸給我們的價值觀,而渴望的事才是我們靈魂想要前往的方向。
你能夠分辨現在做的事,是應該,還是渴望嗎?誠實的自我感受這個議題。
當你對於當前的事感到厭煩沒有動力,那有可能就是在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,而沒有跟隨內在的渴望。
如果是屬於應該做的事,那有沒有可能透過一些調整,把它變成自己的渴望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