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能夠看見一個物質的形體,是因為物體表面反射的光,被我們的眼球所接收,進而形成物體的成像。
當我們想要見自己的時候,就需要鏡子來反射光線。當我們接收被鏡子反射的光線時,我們就能看到自己的型態與樣貌。
因此,如果我們要更加了解自己,就需要有人事物,站在我們的對立面。透過我們跟對立面的事物互動,像鏡子一樣,來反射我們的行為舉止給自己知道,進而認識自己。
我的朋友曾經跟我說:「你是一個凡事都先拒絕的人。」
「很多事情你連嘗試都還沒嘗試就先拒絕,這樣你會活得很局限。」
經過一番提醒,我才意識到,這樣子的習性已經持續多年,只是我沒有看見。
而真正要我看見的,不是只有凡事先拒絕的行為,而是這個行為背後的信念。
凡事先拒絕是因為我的信念認為,只要答應做某些事,就會是消耗自己的資源。
而資源一但被消耗,是很難再補充回來的。
之所以很難再補充回來,是因為自己不值得獲得資源。
所以這樣的行為背後,真相是匱乏。
因此時刻觀察自己面對外在人事物的行為舉止,透過與外界互動、反射,來覺察自己的真實信念,那會是認識真實自己的途徑之一。
你經常遇見什麼樣子的事件?
無意識都會採取什麼樣的行為?
什麼類型的人對你來說相處最輕鬆?
以及什麼類型的人反而讓你倍感壓力?
留意你與外界互動的樣子,並且去深究背後的信念,我們能夠更認識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