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為什麼會有這個情緒?

這是一句,當我們因為某些事件的觸發,開始有不同的情緒湧上來的時候,可以問自己的一句話。

 

這些情緒可能是難過、悲傷、憤怒、焦慮、不耐煩,諸如此類的等等。

 

這句話能夠觸發我們自己的覺察能力,用清晰的視野去看待自己的感受,同時自我覺察是因為什麼事件,讓自己產生了反應?

 

例如有個人因為工作沒完成而開始焦慮,甚至影響到了周遭的人,當他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個情緒的時候,他就能夠走進自己的內在。

 

抽絲剝繭的自我對話,會讓他發現,原來工作沒做完,意味著他是個失敗者,即將失去任何美好的事物。這與他的童年經歷有關。

 

他或許沒辦法改變延遲的工作進度,但至少他知道是因為什麼而焦慮。這樣的認知就不會再是無明的動物性情緒反應而已。

 

當知道自己的焦慮是因為自己過往的經驗認知造成的,還可以問問自己,這是真的嗎?有什麼客觀的證據嗎?它是無法被改變的嗎?

 

透過質疑自己所相信的負面經驗,就有鬆動它的可能。

 

這不代表我們要壓抑自己的情緒;我們依然可以表達憤怒,但至少知道自己是因為什麼而憤怒。

 

 

返回頂端